圖爲民警在照鏡子。 曠靖 攝
中新網阿拉善6月8日電 題:北京集裝箱生産廠家:集裝箱裏的邊境派出所
作者 李愛平 牛鑫
驅車從内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行署所在地巴彥浩特向北出發,經過430公裏的車程,終于抵達了中蒙邊境烏力吉口岸。
在以灰黃爲主色調的世界裏,藍色的集裝箱顯得有些突兀。
然而,誰能想到這個集裝箱居然是個派出所。
兩個箱子一個家
“歡迎來到烏力吉口岸邊境派出所,屋裏請。”門外,派出所所長老于熱情地打着招呼。
老于名叫于鳳東,是一位戍邊20年的老民警,今年40歲,個子不高,身材微胖,看上去明顯比實際年齡大。
老于是個典型的“事業型”男人,和妻子結婚13年,有12年過着“牛郎織女”般的生活。
集裝箱内,兩張床鋪、一個衣櫃、一張辦公桌将空間擠占得“滿滿當當”。
藍色的床鋪上,放置着整齊的被子,鋪面上“烏力吉口岸邊境派出所”的标志十分顯眼。
牆面上,一面面錦旗依次懸挂,金色的大字展示着人民群衆對派出所的認可與贊譽。
圖爲民警在整理内務。 曠靖 攝
“空間有限,大家請坐。”
屋内站滿了人,大家沒有絲毫坐下的意思,因爲根本沒有凳子可坐,這讓原本直爽幹練的老于羞澀地撓撓頭。
“空間有限,沒法擺凳子,大家就坐到床上吧。”
“進門就坐到床上,這還真是口岸邊境派出所特有的待客之道。”大家一哄而笑。
過出了家的溫馨
烏力吉口岸始建于2016年,目前處于開發建設期,營房還沒有建設完成,但由于外來施工人員較多,派出所的工作必不可少。
因此,老于作爲第一任邊境口岸派出所所長,翌年就搬進了簡易的集裝箱。
集裝箱隻有2間,老于和戰友們決定将其中一間作爲辦公室,另一間作爲民警宿舍。
就這樣,一個“濃縮”在集裝箱裏的邊境派出所在國門一線運營辦公了。
對于普通的都市人來說,50平方米的面積,若要居住一家三口已很擁擠,但在這裏,老于卻和戰友們把集裝箱歸置得井井有條。
在這裏,電腦、辦公桌一應俱全,警務裝備擺放整齊,就連高低床下面的空檔,也被老于當作“黃金空地”,裏面擺着洗漱用品、個人衣物、飲用水等生活物資。
說話間,老于趴到地上,鑽到了床底,折騰了一會兒,從裏面變出幾個蘋果和西紅柿,起身後小心翼翼地用水瓢盛了點水,清洗幹淨後送到了每人手上。
該派出所成立以來,在這狹小空間裏,來自山東、甯夏等3個省份的9名戰友一起生活、工作。
“誰得了表彰獎勵,誰找上對象了,甚至是誰家孩子說了一句俏皮話兒,都會給全所民警帶來一陣歡樂。”老于說,在這個藏不住個人隐私的空間内,大家生活了4年多。
用老于的話說:“雖然沒有整齊的院落,沒有奢華的陳設,但我們把集裝箱裏的日子過出了家的溫馨。”
空調口罩不可少
“口岸派出所兩件寶,空調口罩不可少!”
住在集裝箱裏,對普通人來說,也許會是一件新鮮而有趣的事兒,但其實,集裝箱裏的生活并不好過。
中蒙邊境地處亞歐大陸腹地,夏天室外溫度高達40℃以上,外包鐵皮的集裝箱在太陽的炙烤下,室内宛如蒸籠,溫度能夠輕松“爆表”,熱得人喘不過氣來。
而在冬天,從蒙古國吹過來的冷空氣,氣溫經常低至-30℃,加之集裝箱内無法安裝暖氣和火爐,空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“如果沒有空調,我們真沒法過。尤其是夏天和冬天,如果空調關閉5分鍾,室内溫度就和室外一樣了。”
“可長時間吹空調,大家身體受不了,大部分民警都不同程度患有風濕類疾病。”望着又愛又恨的“寶貝”空調,民警吳洪格爾說出了這樣的話。
這位蒙古族小夥子已在這裏度過3年,今年1月份,他成爲了父親。現在,工作之餘躺在集裝箱裏的床鋪上和妻兒視頻聊天,是他最惬意的時光。
圖爲民警們在集裝箱内召開會議。 曠靖 攝
流年笑擲,未來可期
烏力吉口岸地處中國西北内陸,這裏年降水量隻有幾十毫米,而蒸發量則高達4000毫米,在滿目荒涼的沙漠戈壁,風沙是這裏絕對的主宰。由于集裝箱密封程度較差,民警們能與這些“天外來客”作戰的工具就隻有口罩了。
“今天天氣不錯,雖然風不小,但空氣中沒有沙塵,我們已經‘吃土’一星期了,看來,今天睡覺不用戴口罩了,其實,在沒有風沙的時候,戈壁灘就像一幅靜止的水墨畫。”望着窗外明媚的天氣,吳洪格爾顯得格外興奮。
春夏之交,往往是烏力吉口岸氣候最惡劣的時候,大風卷積着塵土,沒日沒夜地咆哮,把小小的集裝箱刮得吱吱作響。民警們久與惡劣環境作鬥争,發明了兩步走的“抵抗手段”,第一步是在屋内擺上水盆,增加濕度,第二步是戴上口罩睡覺。
以前最難的是洗澡,由于口岸新建,設施不全,人員吃水均要從100公裏以外用水車拉運,因此洗澡成爲奢侈之事。
2019年,烏力吉口岸管委會新建辦公樓洗澡間投入使用,困擾民警許久的洗澡難題得以解決,但民警們仍舍不得“盡情享用”。
“我們戰勝了沒水沒電沒網的日子,那時最怕天黑,大家的手機幾乎變成了圖片閱覽器,我們的娛樂生活就是翻看家人照片。”
民警們笑言,流年笑擲,未來可期。(完)
北京活動房生産廠家 | 雄安集裝箱生産廠家 | 北京工地集裝箱生産廠家